学姐说:名词解释还可以作为简答题或者论述题的开头,用来对概念进行解释,所以作为答题中的地基,我们必须必须牢牢抓住名词解释!

5分的名词解释字数一般在200-250字之间比较适宜。如果背得越熟练,那么在这一板块越能节省时间,从而为后面的题目留出充足的思考时间。

广播电视节目(2022年 334)

解析

本题是专硕参考书目《广播电视概论》的高频考点。关于这本参考书目,其基础的核心

知识点很容易作为名词解释和简答题来考察,因此大家必须掌握有关广播电视的基础知识点。例如22年专硕的考题曾考过“新媒体化是广播电视媒介发展的唯一方向”(“小三门”第一弹真题分析有讲过噢~)、“论述广播电视节目的管理制度和内容,并提出改革方法”。从22年真题来看,湖北大新传对于本书的考察更加重视,但是题目难度适中,重点在于掌握知识点和规范答题。

参考答案

广播电视节目是广播电台、电视台各种播出内容的最终组织形式和播出形式(定义)。节目是广播电视传播内容的基本编排单位和播出顺序结构,由语言、图像、音响、音乐等组成(组成)。 它的一般生产过程包括节目的策划与设置,节目的制作(前期采录和后期 编制),节目的播出等几个环节 (环节)。广播电视节目实际上涵盖了广播电台、电视台及其他制作机构制作的具有特定内容和形式的作品,既可以是长达几十分钟的纪录片、电视剧,也可以是几分钟的新闻报道,甚至是几十秒的广告(举例)。“节目”构成了广播电视的主要内容,造就了我们对广播电视的整体印象(作用)。

名词解释小tips

对于基础理论型的名解,大家需要从起源、定义、具体内容、特点、功能、影响、发展情况等要素中选取合适的内容进行作答。

此外,如果大家能结合当前环境,同时进行一些适当的举例。这样你的名词解释作答内容就会更加丰富,也更加有亮点。

2

简答题

简述突发性报道的特点及报道方式(2021年 440)

解析

本道真题是《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内容,是学硕和专硕共有的参考书目。因此,无论是专硕还是学硕的同学务必好好复习这本书,考察的分数占比比较大!本道题考察的是报道形式,是第十五章的内容,本章内容极其重要!从历年真题来看,解释性报道、突发性报道以及预测性报道均已考察,可见湖北大新传考研是很偏好于这方面的出题风格。本章还包括调查性报道、专题报道和系列报道,这六大报道方式大家一定要进行记忆和背诵!

参考答案

突发性事件报道,就是对突发的,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以及严重社会危害的紧急事件所进行的新闻报道(名词解释)。 突发性事件报道通常具有风险预警、遏制谣言、舆论引导、社会动员等社会功能 (作用) 。由于突发性事件往往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媒体就成为了受众信赖和易接近的消息源。因此,媒体务必做好突发性事件报道 (重要性) 。

一、突发性事件报道的特点

(一)时效性较强,要求快速发稿

突发性事件往往具有突然性、信息混杂性和情况不明等特点。因此突发性事件发生后迅速出现的流言,往往可能使公众产生恐慌和焦虑的心理。新闻媒体作为社会主要的信息发布渠道应当起到在最短时间内澄清事实,避免公众因负面情绪产生不理性行为。

(二)现场感、立体感强

突发事件以其重要性和显著性往往会在发生后的第一时间迅速占据新闻媒体报道。随着无人机等技术设备的广泛应用,突发性事件报道能够带给受众强烈的现场感,图文报道、视频音频等报道方式的结合将突发性事件的现场最大程度地展现在受众眼前,从而吸引受众对其动态和最新进展保持关注。

二、突发性事件的报道方式

(一)以简明消息快报事实

在突发性事件的新闻报道中,记者应当在获取的各渠道信息基础上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报道事件动态,同时兼顾新闻事实的准确性。因此突发性事件报道主要采用简讯、快讯等文字简短的消息文体。内容上标题简明易懂包含重要事实,增强报道的时效性并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二)以连续报道跟踪事件进展

突发性事件有可能持续较长时间,因此记者在第一时间迅速传播事实真相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后续的动态追踪。突发性事件新闻报道要求记者挖掘报道深度、采用多种报道手法来追溯事件原因、揭示事件后果影响并提出预防策略等,从而将更为全面的信息呈现在受众眼前,加深公众对事实真相的理解。

(三)以报道预案做到未雨绸缪

突发性事件报道对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娴熟的业务能力和迅速的临场反应能力之外,媒体和记者还应当着重形成一套成熟、操作性强、符合突发性事件报道特点的预案。它包括滚动报道机制、专人负责的执行团队以及软硬件设备的保障措施等。

(分点作答,言之有理均可)

点拨

对于简答题的作答,需要建立完整的答题框架,由浅入深地直击问题所在。首先,关键词的解释必不可少;其次,问题所问的要点需要呈现;最后,需要结合实际进一步升华问题,体现自己的辨证证思维。如此,整体作答才能完整且清晰。

3

材料分析题

分析融合报道时代给记者提了哪些新要求(2020年 803)

解析

本道真题是所属《新闻采访与写作》的拔高内容。从历年真题来看,关于以记者为主体出题的真题是比较多的,19年和20年均分别考察了“大数据、融合媒体时代对记者的新要求”。上一次的真题解析栏目中我们还讲解了“人工智能对于记者的新闻采写工作的影响”,由此可见大家务必完善自身的答题库素材和话术,从而在面对这些有共同性的题目时,都能“下笔如有神”。当然大家也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不同限定背景和框架下,答题的内容也需要具有针对性。

年年考!湖北大学新传“人工智能”论述题真题全面解析!

参考答案

融媒体时代的不断发展,推动了各项传媒技术整合兼容,实现了“资源通融、内容兼容、宣传互 融、立意共融“的新兴媒体模式。 当新的媒介技术、传播理念融入新闻业当前的发展中去,对身 处其间的新闻记者的传播意识、专业能力、实践视野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背景引入+破题)。融合报道时代对新闻记者提出了以下要求:

(一)落脚四级融合,以全局观助力舆论引导

四级融合是融媒体时代,媒介融合政策背景下的一次创新尝试和重大发展导向。记者要以四级融合为落脚点和发力点,加强中央、省、市、县区不同层级媒体的联动意识。以全局观念利用和发展好当前的融媒体,转变思维,进行传播助力舆论引导工作。

(二)遵循新闻发展规律,提高专业技术能力

当前新闻业对先进技术的支撑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也对记者的技术掌握能力和使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记者在新闻传播规律的引导下,坚守新闻专业和职业道德同时紧跟技术学习,适应智慧传媒生态的发展趋势,具备融媒体生产、传播等能力,成为能够胜任融媒体流程与平台发展要求的全媒型人才。

(三)顺应时代潮流发展,推进记者四力建设

融媒体时代,新闻业从平台、内容、生产、渠道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要求记者应时而变,顺势而为。提高“笔力”,革新全媒体生产渠道和平台;提高眼力,运用vr、ar等人工智能技术延伸视角,创新生产方式;提高脚力,深入实际中寻找新闻;提高脑力,加快转变媒体深度融合下的融媒体思维。

(四)加强对外传播能力,培养国际传播视野

融媒体时代下,主流媒体做好国际舆论工作有利于在国际政治舞台话语传播权利的再造,这就要求记者能够在时代潮流中培养对外传播和对内引导的能力,洞察国际形势和舆论焦点,培养国际传播视野和政治敏感。

(分点作答,言之有理均可)

点拨

对于观点分析题的作答,学姐想要告诉大家的是,答这种类型的题目,一定要记得先表达自己的观点!一般来说,有明显的错误的说法,大家一定要给予否定,如果是正反都说得通的题,大家可以选择自己能有话作答的一方面来答题,不要选择自己不熟悉或者不清楚的一方面来作答。

想早点考研上岸的同学,我比较建议大家关注这个公众号:阿粒上岸笔记,可以无偿领取名师0元网课、23/24内部考研资料等等,同时有主流考研机构、网课的优劣势完整分析,非常实用!最近挺火的,真心建议研友去参考!冲冲冲!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