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去年7月份才正式开始备考的,大三下学期的时候就陆陆续续买了一些书,但是却没怎么翻看,学校都没有正式确定下来,再加上课业繁重,还有半个月的课程设计,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等等等(这些都是借口)整个人就是咸鱼状态……到了暑假才开始。

先是选学校。原本打算考湖大的应用经济学,之后遇到一个中南本科跨专业考过去的学长,交流之后才知道湖大有多么难考……放弃,转战中南,所幸参考书目没变化。问我为什么跨考经济学?当然是因为如果考原专业(工程管理)要考数学一呀咯咯咯咯。其实是经济学我也挺喜欢,数学三也并不容易好吧……

言归正传,时间不够这一条对于考数学的研狗来说杀伤力就足够了。当我还在开始第一遍基础知识的学习的时候,周围的盆友已经开始刷1000题甚至是做真题了。而我还要因为前期学习方法的摸索而浪费很多时间,可以说,直到国庆节之后,我的复习才步入正轨(9月份还特别任性去沈阳浪了5天),可是还不够,因为我的概率统计第一遍都没有复习完。

所以那段时间真的焦虑呀,皮肤变差掉头发失眠通通来了。到最后上考场前,我的数学就是10年真题一遍,3门课过了一遍,最后8套卷勉强做完6套,1000题做了一半不到……最后的成绩差强人意,88分。

对于专业课的复习来说,也是前期摸索学习方法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专业课两本书,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我是直到11月底才看完一遍的。因为是跨考生,很多专业术语不认识,一切从头开始,书上的文字和图形啃得非常吃力。如果时间非常充足的话刷书的工作在暑假结束就应该完成,而我最后一个月就拿着在学长那买的冲刺资料狂背,背了两遍上考场,最后成绩尚可,112分。如果时间充足,冲击130我觉得没问题。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