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我国高校在党的领导下,在各级教育部门的精心组织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长期坚守阵地、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推动研究生思政课稳定健康发展。研究生思政课长期以来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取得许多较为成熟的研究成果,为研究生培养发挥了积极作用。以往行之有效的做法,我们必须要加以吸收,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研究生思政课也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研究生思政课教学的基本情况

为准确掌握研究生思政课教学状况,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新工科下基于成果导向理念的研究生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研究”课题组,对河南工业大学等学校的师生进行深入调研。通过统计和分析,我们得到以下数据。

(一)学习思政课的必要性

图1 学习思政课的必要性

(二)参与思政课的积极性

图2参与思政课的积极性

(三)学习思政课的兴趣

图3 学习思政课的兴趣

(四)影响学习思政课兴趣的因素

图4 影响学习思政课兴趣的外部因素

(五)学习思政课的作用

图5 学习思政课的作用

(六)思政课的满意度

图6 思政课的满意度

分析统计数据可以得出,大部分研究生认为开设思政课是必要的,但是参与思政课的积极性并不高,对思政课感兴趣的研究生非常少。研究生思政课受内外因素影响较大:就外部因素来看,主要是手机等电子产品、市场经济的功利性等方面的影响;从内部因素来看,思政课的传统教学模式难以引起研究生的兴趣。大部分研究生认为思政课是有作用的,但研究生思政课的满意度不高,亟需改革。

二、新工科下基于成果导向理念的研究生思政课教学模式构建

在准确掌握研究生思政课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根据新工科的要求,基于成果导向理念,课题组构建了研究生思政课教学新模式。具体来说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十个步骤。

第一步:准备。课前,研究生思政课教师做好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内容分析、教学专题设计、线上教学内容的设计与更新、线下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衔接。

第二步:学习。课前,研究生按照教师要求,学习和教学主题相关的教材内容、线上教学视频、教学资料,初步理解所学知识,并就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积极和教师、同学进行交流。

第三步:研读。课前,研究生阅读和教学主题相关的原著、原文,分析和研究相关原理,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第四步:反馈。课前,研究生将学习、阅读、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反馈给教师。

第五步:测验。课中,教师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发布小测验,检验研究生课前自主学习的情况。通过大数据找出易错题目,发现研究生课前学习存在的问题,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活动。

第六步:讲解。课中,针对学生的反馈和测验的情况,教师答疑释惑,讲解正确解题思路,剖析问题所在,帮助研究生正视自己的不足。

第七步:汇报。课中,基于合作学习的思路,以课程小组(班级学生5人左右为一组)为单位,按照教师要求,研究相关问题,进行学术汇报。

第八步:反思。课后,研究生对学习效果做出自我评价,审视自己是否达成了教学目标。

第九步:交流。课后,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思维导图、反馈的各种问题,通过网络学习平台,进一步交流、解答。

第十步:研究。课后,研究生运用课堂学习的理论,对科研、生活、社会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并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提交实践报告。

三、新工科下基于成果导向理念的研究生思政课教学模式应用和推广

研究生思政课教学新模式建立起来以后,关键在于应用和推广。目前,已经在河南工业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等高校进行推广和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根据教学实践情况,不断加以改进,以便在更多的高校推广,进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线上教学资源的建立

研究生思政课“三环十步”教学新模式,首先需要建立和完善线上教学内容。我们组建了教学团队,整理和撰写了课程资源,并将课程简介、负责人和团队介绍、教学大纲、教案、演示文稿、重点难点指导、在线作业、试题库、参考资料和课程教学录像等课程资源先后上传网络教学平台。

图7 学习通上的研究生思政课《自然辩证法概论课》课程门户

图8 学习通上的研究生思政课《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章节资源

(二)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全面应用研究生思政课“三环十步”教学模式。课前包括四个步骤:第一步准备、第二步学习、第三步研读、第四步反馈。课中包括三个步骤:第五步测验、第六步讲解、第七步汇报。课后包括三个步骤:第八步反思、第九步交流、第十步研究。为了更好地保障教学高质量运行,对教学过程的关键环节,又设置了具体要求和标准。

1.自学报告

每个专题学习结束后,每位同学必须提交一份自学报告。自学报告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本专题知识体系的思维导图。要求尽可能清晰展现你对各知识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与把握,样式不限。第二,重难点解读:选取一个重难点,结合社会实践或自身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思考。第三,反馈本专题你仍然感到困惑的问题。

2.学术汇报

每小组至少完成一次学术汇报。第一,小组划分与任务分配,要求开课第一周完成。建议四个班合班每班分六个小组,三个班合班和两个班合班每班分七组,并推举一名小组长,每组从备选题目中选1个课题。第二,成果提交和汇报准备:小组长应在课堂汇报前一周周六前上传小组汇报PPT、讲稿、视频、音频(现场表演的录像可以在汇报结束后补充提交)等成果资料到学习通小组任务中,经老师审核指导修改后备用,小组成员再根据汇报ppt和讲稿准备好课堂汇报。第三,小组学术汇报。(1)汇报人采用当场随机抽取方式,由老师指定。(2)每小组控制在10分钟以内。第四,汇报内容。相应知识点讲课类课题应包括:任务点涉及的基本原理的讲解;案例故事简洁生动展示;结合案例讲原理的理解应用或对自己的启发;小组活动反思(收获、教训等都可以)。原著诵读赏析类课题应包括:原著经典段落的诵读展示(节选5分钟以内的内容进行诵读表演);著作创作背景或相关趣闻轶事分享;经典段落赏析、感悟;小组活动反思。微电影制作类课题包括:作品展播;电影创作选题说明;微电影制作过程感悟分享;小组活动反思。第五,评分标准:主要从汇报内容、课件制作、主讲表现、活动反思、创新能力五个方面考察。

3.课堂参与

在课程教学全过程中个人所有的课堂参与活动得分。主要包括:到课积分、课堂讨论、提问发言、经典诵读、小组课堂研讨任务、小组汇报主讲、参与问卷、投票、评分等活动获得的课堂积分。每个活动只要你积极参与就能获得相应课堂积分,老师根据本班的课堂积分情况,以人数的30%划分课堂参与的满分线。让所有研究生同学明确:我的每一次主动参与都在为课程的优异成绩赠砖添瓦。课堂参与(100%)=课堂积分/满分线*100%。

通过全体研究生思政课教师和研究生们的共同努力,“三环十步”教学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果,得到了研究生们认可。研究生开始积极参与思政课学习中来,表现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老师们的积极性也被调动了起来,对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认真思考、反复推敲,进一步完善了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效果。

目前,在这些方面已积累了一些经验,研究生思政课“三环十步”教学模式在实际运行中更加符合教学实际,效果也更好。在今后的应用和推广中,将进一步完善这一教学模式,以取得更好的成效。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