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高素质人才的进阶之路。
随着时代经济发展,人们的教育意识和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本科生早已不罕见。每年会有数以万计的大学生毕业,造成了严峻的就业形势。
在知识经济社会,企业的竞争已变为人才的竞争,对高素质高学历人才需求也逐渐增大。在这两个因素下,为了提高竞争力和更好的就业机会,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考研之路。
小编通过从学校、学生两个层面分析,提出以下方式,以期提高大学生的考研“上岸率”。
学校应加强自身建设,增强学生考研自信心,壮大考研队伍
普通高等院校承担着为国家输送高层次素质人才的任务,同时考研率也体现着教学质量的高低,也关系着高校的未来发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已经重视考研工作。要想提高考研的“上岸率”可从以下方
面入手。
开展始业教育,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念。
大学生走入校园,人生观、世界观还没有定型,对人生没有明确的规划,很容易松懈,轻视学习。通过开展始业教育,可以让学生树立伟大志向,进行职业规划以及思考大学在整个人生规划的意义,激发斗志,认真对待学业,为潜在以后的深造学习打下坚实基础。避免浑浑噩噩,虚度光阴。
加强基础课程和数理、英语的学习,增加学生考研自信心的认同。
在大学一二年级,学生学习变成自主型学习,基本靠自觉。自觉性和良好学习态度和方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业成绩。在此阶段,学业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考研意向和信心。
为此合理安排基础课程和传授相应学科课程的学习态度及方法尤为重要。另外,帮助学生提高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和打好数理基础,能大大提高学生考研自信心的认同。
学校应做好考研服务,为学生考研保驾护航。
在大三阶段,除了要学好专业知识,学校应该向学生传递介绍考研的优点和相关信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研究生学习的作用。根据志愿、求知欲望、家庭情况和职业规划,让学生自主选择发展道路。
对有意愿考研的学生,学校要做好充分的指导和服务工作。通过定期开展考研交流会,让有经验的老师和考研成功的学生介绍考研经验和如何复习。鼓励学生建立互助小组,起到相互帮助和监督的作用,小组长定期汇报组内情况。
考研是一场漫长的意志力考验,考研老师定期沟通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动态,有必要时个体辅导,积极引导,恢复信心,稳定考研队伍。
进入大四学习后,大部分学生经历了漫长的学习后,情绪波动较大,需要老师、同学,家人的关心和鼓劲,考研老师及时开导学生,可帮其与亲友联系。其次,帮助学生梳理学科知识框架,讲解重点与易错点,缓解压力。
对于有严重焦虑情绪的学生,应该开展心理辅导,确保不放弃每一个考研学生。最后,给予考研学生就业指导,让他们还有后路准备,更加坦然地面对考研结果。
学生应该合理确定考研目标,坚持考研理想,为考研一搏
考研成功与否,学生本人也起到很关键的作用。首先,学生根据的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合理报考院校,选择与自己实力匹配的院校,不要好高骛远,这样考上的概率更大。然后,应该把本专业知识扎实学好,不要指望着复习的时候再从头好好学,后期制定好复习计划,梳理框架,强化记忆。
其次,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给自己过大的压力,明确考研意义,正确对待结果,遇到焦虑情绪要及时排解,遇到困难时还可以向以往考研成功的师姐师哥请教成功经验。最后,要劳逸结合,保持睡眠质量,饮食合理,注意学习效率,做好计划,坚持考研理想,为考研一搏,相信胜利属于你。
写在最后
社会高速发展愈来愈需要高层次高质量和掌握前沿科技的人才。时代也要求高校除了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外,帮助有远大志向,有求知欲的学生进行深造学习,实现自我价值。考研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人生路上的一个转折点,是迈向更高知识舞台的平台,耐得住寂寞,坚持就是胜利,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提高考研“上岸率”,对学生、国家、高校,是共赢之举。
感谢阅读!您的点赞和关注是我创作的动力哦!
ps:本文图片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