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国家线都在变动,每个院校的初试线也不同,而往往这种变化都是有规律可寻的。由往年的数据可以看出来,“大小年”这个现象确实是存在的。当某个院校报名人数爆炸增长,录取分数线突然升高,这就是大年。小年
则恰好相反,报名人数下降,录取分数下降。(可称之为考研的“供需关系定律”)
除了考研的大小年,数学也有奇偶年之分。坊间传闻:偶数年的数学难如登天,奇数年的数学比较简单。官方从来没有就此事发表过看法。那么我们从数据中能不能看出这一规律呢?
这是2003到2019年的数学平均分,2020年没有公布难度和平均分,官方是这样高情商评价的:”2020年三套数学试卷
的得分率普遍偏低,难度较大。作为选拔性考试,试卷更加注重区分度,得分率低不见得一定就是坏事。”说大白话其实就是答题情况不理想,平均分数比较低。总体来说,数学的奇偶年规律是事实成立的。这样看来,22考研的数学年度可能会比较大。但是大家不用为此太过担心,为什么呢?因为难的是全国考生,你难我难大家都难。不管出题专家怎么出题,我们备考的态度是不变的:扎实练习,一步一个脚印。
很多同学报考的院校分数线并不完全取决于国家线。比如复旦、北大之类的985自主划线院校,也比如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211院校每年分数线远高于国家线。对于这些院校,即便每年考研人数增多,但是如果报考该院校的人数降低,分数线还是很有可能下降的。
不过大部分的院校每年报考人数并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尤其是实力雄厚的院校,每年的报名人数都相对稳定。比如中国人民大学,每年分数线虽有浮动,但变化并不大。所以能够明显出现大小年的院校往往集中于B区。
建议大家在进行院校信息的收集时多查阅几年的报考人数和录取人数进行分析比较。同时选取最难的一年作为自己考研标准,以免出现报考人数突然增多难度加大导致措手不及的情况。
不管是大年还是小年,首先它是考研的年份。当时间进入2021年后,事实上大小年的规律可能在逐渐失效。为什么呢?因为整个社会都变得更加“卷”了。报名人数已经连续大幅增长五年了!每一年的增长率都是10%以上。要知道每往后一年,考研人的基数都在变大,即便如此,每年的增长率依然在两位数以上,所以考研“变难”肯定是大势所趋,这是部分学校、专业的。
尽管年年在扩招,但是这依然不能满足广大考研人的需求(学校的硬件也决定了考研的招生人数是有上限的)。所以不管大年还是小年,你要做的就是增强实力,不到初试结束,绝不松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