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一志愿报考杭州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共计14025人,其中全日制13129人,非全日制896人,各专业人数分布如下。

03 陕西中医药大学

10月25日22时,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报名正式结束。经过近一个月的网上预报名和正式报名,最终报考陕西中医药大学的考生人数为4881人,较去年增加322人,增幅7.06%。

04 湖南工商大学

湖南工商大学一志愿报考人数较去年有大幅度的增加,增幅达72.2%,报考人数创历史新高。

05 青岛理工大学

据统计,2022年全国共有5340名考生报名青岛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较2021年增加1835人,增幅52.6%。

06 安徽医科大学

据统计,2022年硕士招生共有7500多名考生报考安徽医科大学,比去年增加1400多人。

07 重庆理工大学

2022年重庆理工大学一志愿考生7700余名,同比增幅近50%,涉及全国600多个报考点。

08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再创历史新高,截止10月31日网报人数达9719人,比去年增加11.2%。

09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2年报考哈尔滨师范大学的考生总数达11105人,较去年增加了1874人,增幅20%,报考人数首次突破万人,创我校一志愿报名人数历史新高。

10 南开大学

今年全国共有18154人正式确认报考南开大学。今年,报考学术学位硕士专业考生共计7854人,报考人数排名前五位的专业分别是应用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政治学、外国语言文学;

报考专业学位硕士专业考生共计10300人,其中全日制专业学位6177人,非全日制专业学位4123人,报考人数排名前五位的专业分别是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金融、应用心理。

为什么选择考研?

这两天,有很多23年考研的同学提出了所有考研人初期都会思考的几个问题。很开心,因为这代表你们很认真地思考和对待“考研”这件事。

为什么要考研?其实,原因你自己最清楚。

对于普通人来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躺平,我们需要接受暂时无法改变和逃避的“内卷”。

尤其是对于出生普通家庭的孩子,考研就是唯一一条后路。读研读博不一定能飞黄腾达,不一定能留在大城市,可是当你留不下大城市的好单位,也没有背景优势,你可以带着你的履历去小城市,参与的那些学历、学识不如你的人中竞争,总会有脱颖而出的机会。

考研,不是为了任何人,而是为了让你将来在社会上披荆斩棘时,能够从容和体面一点。

所以,如果决定了考研,就坚定自己的信念。当然,读研究生的真正目的,不应该仅仅只是为了拿两张证书作为就业的砝码,而是为了在某一个领域深入研究,打造自身长板和核心竞争力。

现在有很多人说学历已经不重要了,可是没学历,连好企业的门你都进不去,简历筛选都过不了。

对于普通人而言,学历决定着你的职业生涯,当你的学历越高,遇到优秀的人越多,选择面就会越多,起点也会越高,平台会越大,发展的速度也就更快。

选什么学校?说实话,我们给不出答案也不能给

因为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能力也不一样,不希望因为我们的几句话误了你的人生。我们能做的就是把每所院校的实际情况整理出来,供你们参考。

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看看自己想去哪座城市,再决定报考哪所院校。比如很多人想考上体,是因为上海这座城市有着独特的魅力,加上上体的“体育学”在“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连续5年蝉联全国第一,证明它的实力相当强;比如北体,坐镇首都,综合实力在全国排名第一;还有武体,疫后重生的武汉不管是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都有着质的飞越。

聊完了学校录取和为什么考研后,我们一起来看看23考研人要如何准备?这里有一个时间轴,清晰又容易记住。

一、2022年3月前

1、确定目标院校及专业

根据本科专业、就业意向、学习基础、个人兴趣等因素,借助考研网站,初步确定目标院校及专业。

2、搜集院校&专业信息

在开始复习之前,一定要尽可能多地收集信息。包括专业目录、参考书目、历年真题、录取分数线、报录比等。

也可以向学长学姐取取经,多多交流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帮助自己树立正确的复习思路。

3、随时关注22考研情况

在3月份之前,要及时关注22考研考试难度、初试查分、国家线公布等,了解整体的考研情况。

另外,大家要密切关注目标院校复试分数线及专业课真题,分析考试难度。如果方便的话,可以到复试现场,了解一下复试科目、内容等,尽可能去结识进入复试的学长学姐。

4、进入学习状态

每天背诵50~60个英语单词,可以先背核心词汇背。

数学系统梳理考纲中涉及的知识点,初步掌握基本概念、定理、公式及常用结论等,练习简单的题目。

专业课可以收集参考书目,并且看开始书。

二、2022年3-4月

开始基础阶段的复习

这一阶段主要是英语、数学打基础的重要时期。不要急于做模拟题,重在打基础。基础牢不牢会直接影响到后期复习进度及复习效果。

专业课在这一阶段最好看完1遍。延伸书目,拓宽专业眼界、培养专业思维,构建起专业课复习的知识框架。

三、2022年5-6月

完成基础阶段的复习

到6月底,大家完成英语、数学的1~2轮复习,专业课参考书目也应看完2遍。及时回顾,巩固基础,避免遗忘。

梳理专业课书目中的重要知识点,并归纳整理到笔记本上。

有针对性地收集目标专业复习资料,包括导师的论文、专著以及专业课真题。

四、2022年7-8月

把握黄金备考期

7月、8月是集中时间与精力复习的黄金时间段,尤其对于应届生来说,时间紧,任务重,不能过于松懈。

英语要着力于攻克阅读部分,一篇篇吃透;

数学在复习完教材的基础上,强化课后习题、真题的练习。

专业课可以针对参考书和资料的重点、难点部分做笔记,并开始背诵记忆。

另外,政治复习也要开始了,每天复习几个章节。争取暑假结束时,打下比较扎实的政治基础。

五、2022年9月

1、招生简章公布

各研招单位会在这一阶段陆续公布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及招生专业目录。一定要时刻关注,如果遇到专业课书目变动,全面收集最新复习资料,及时调整专业课复习计划。

2、考研预报名

在复习之余,了解全国研究生招生最新政策变化和网上预报名流程,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预报名。

六、2022年10-11月

1、考研正式报名

登录研招网,核对个人及考试信息,进行网上正式报名,并根据要求,并完成缴费。

2、现场确认(网上确认)

现场确认一般在11月中旬,大部分考生都需要网上确认,或者去报考点确认网报信息,以报考点公告为准。

3、稳住心态

每年这个时候,都会有超过15%的考生因为对自己复习状态的不自信而放弃考试。要学会调整好状态,突破这一心理怀疑期。巩固公共课,扎实掌握专业课,提高复习效果。

七、2022年12月

22考研初试开始

考研初试一般在12月下旬,此时,各科的复习都已经进入了最后冲刺阶段,小伙伴们在这个时候心态更要放平放稳。可以成套模拟真题,培养时间观念,检测复习效果,针对性地调整复习计划。

八、2023年1-2月

准备复试&调剂

千万不要认为考完了初试就万事大吉,在大概估分之后,开始准备复试科目的复习。如果对过线没把握,可以做好两手准备,一边准备复试,一边查询调剂相关信息。

九、2023年2-4月

查分、复试/调剂、录取

随时关注初试查分时间及目标院校的复试分数线。

初试通过的同学,全力准备迎接复试。

调剂的同学,要第一时间获取各个研招单位最精准的内部调剂信息,积极主动联系需要调剂的研招单位,争取最有利的调剂结果。

最后,再来解答一下很多在职考研同学的疑虑:

单科成绩能不能被保留?

在职研究生,无论是哪种报考方式,要想最终获得相关证书,都需要通过相关考试,修满学分。那么,在职研究生单科考试成绩能保留吗?还是如果第一次没有通过,只能下次全部科目统一重新补考?

单科成绩保留,补考有4次机会——同等学力申硕。同等学力申硕入学免考,但是要想申硕,必须参加的申硕考试就不能绕开。申硕统考是所有以研究生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必须要参加的考试。申硕统考也是同等学力全国统一水平考试,考试科目为2门,满分100分,60分及格。单科成绩可以予以保留,一次不通过,明年只需要重考那门未通过的科目即可。一般院校会给在职人员4次考试机会,在4年内通过这两门考试即可。

不能补考,必须一次性通过,否则只能来年再考——非全日制研究生。这里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指的是非全日制专业硕士。非全日制专业硕士入学考试为全国统考,考试科目与全日制研究生一样,每年12月笔试(10月网报),次年复试。如果12月初试没有胜出,那就无缘复试,只能等到下一年度重新参加考试了。所有科目统一重考,不存在单科成绩保留的情况。

综上所述,在职研究生单科成绩能否保留取决于报考方式,同等学力申硕单科成绩可以保留,非全日制专业硕士单科成绩不能保留。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