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湖南在校研究生“套路”约200多名考研考生
考研竞争激烈,考研人总会想方设法提高上岸成功率,这其中就包括学习他人的备考经验,尤其是已经拿到《录取通知书》的学姐学长们的“肺腑之言”。
网络上也有不少“热心”学姐学长乐意分享个人经验,特别是当他们晒出自己当年的成绩单和学习笔记后,不少希望能考入相同大学的考生们,心就跟着动起来了。
这些考生往往会想,能够上岸目标院校,则说明学姐学长对学校选拔研究生的喜好更懂一点,他们的想法和思路就更具有参考价值。
若是能得到学姐学长的“点拨”,或许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原本,这种“老带新”是一件喜闻乐见的事,没想到却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弄成了“发财之道”,事情变味了。
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老师近日收到了一份举报信,信中称学院的一名在校研究生利用社交平台,开办考研培训班,涉嫌欺骗。
原来,该研究生以开办“小班制”考研辅导班为由,收取考生们每人3900元的学费,平时利用网络工具进行开课和试题讲解等内容。
可事实上,该研究生见钱眼开,承诺的“小班制”变成了大班,说好只招收10人,最终招收了约200余人,涉及费用高达90多万元。
财富当下,难免让人铤而走险。
该研究生一边学习,一边大量招生,却由于报名人数过
多,精力不济,承诺的考研培训服务不能完全做到,引起部分考生不满。
考生们相互之间沟通后,发现了该研究生的欺骗行为,因而发起了维权。
可该研究生并没有积极处理考生们要求退款和道歉等请求,而是以解散学习群的方式消极对待。
最终,考生们联合起来向该研究生所在高校进行举报。
当下,学校正在积极调查处理之中,并承诺会给大家一个结果。
02网络时代下,考研“怪现象”频现,套路满满
网络时代,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已经超越了地理上的距离。在屏幕的保护下,有人愿意抒发自我,也有人愿意倾听他人。
近年来,考研人在网络上公开复习过程、备考笔记、考研初试成绩和上岸经验等似乎已成为一种潮流。
潮流之下,也衍生了一些“怪现象”。
有的考生以直播的方式,将每天复习备考生活的点点滴滴呈现在镜头之下。
有的考生相约在一个社交平台内,通过视频打卡,相互监督,互帮互助,组成一个“考研上岸团”。
更有的考生以报考国内顶级大学的研究生为名,通过全平台发布自己的考研计划、学习资料等内容。可就是年年考,年年失败,一年没上岸,来年继续发。
这究竟是为何?
原因很简单: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就如湖南师大的这位研究生,最初,她也是通过类似的“套路”在网上发布自己的考研学习经验和考研成绩。
直到有人开始询问考研的具体备考技巧,这就表明“韭菜”长好了。
她就可以通过售卖学习笔记,上岸核心经验等方式,收取费用;当咨询人数达到一定数量时,就开班授课。
在校研究生身份成了强势“卖点”,相比机构的高昂费用,这种私下的培训似乎性价比更高,上岸心切的考生们纷纷自愿掏出钱来。
可事实上,不少考生被这种毫无保障的考研培训“套路”,既不能学到真材实料,又没有切实可行的上岸经验提供,就连退款都找不到门路。
当初,方便联系的网络,最终,也成了投机者的“最佳退路”。
被湖南师大的研究生欺骗的考生们,还能找到学校协助维权,这算是一种幸运。
03考生切莫“病急乱投医”
考研竞争虽然激烈,但考生们切不可“病急乱投医”。
大家虽然都想在信息方面占据一点“先机”,花钱买个保障,可你怎知花出去的钱是不是打了水漂呢?
以这次湖南在校研究生开班为例,我可以从3个方面说明事情的不合理性。
第一:事情存在的基础充满矛盾,经不起推敲。
这位研究生当年虽然考研成功,那她考研初试的各科成绩都是满分或是超高分吗?
假如不是满分,在不能看到初试成绩评分细节的情况下,这位研究生如何知道自己哪些题做对了,哪些题做错了?
连试题的错误与正确都不知道,该研究生如何给后来的考生们讲解试题,批改作业呢?
第二:未获得有效信息,如何完成评判?
该研究生虽然成功上岸,但她也只有一次参加考研的经验。
考研试题每年都会发生变化,该研究生备考经验不足,甚至连试卷的评分标准都不清楚。
在她本人对专业知识都是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如何能做到给他人讲重点、理清解题思路,乃至押题的呢?
说实话,这些事,不是具有多年经验的资深专业老师,几乎做不到。
真是“钱壮勇人胆”。
更何况,非专业老师不得开班讲授专业课,在这个方面,该研究生恐怕违规了。
第三:信息不对称依旧存在,拿什么开班?
该研究生不仅开设了全程班,还有专门的复试班。
可她本人根本不会知道当初她考研复试时,每个复试评委到底给她打了多少分,为什么扣分。
考研复试的所有资料并不会公开,即使她已经入校学习,也无从得知相关信息。
说不定,她本人也是侥幸上岸,那么,该研究生如何培训其他考生复试的内容?
考研复试的试题一直在变化,从人工抽签,到机器抽签,试题库越来越大。考研复试组的导师也是在复试开始前,随机抽签组成。
这位研究生既判断不了试题,又掌控不了正确性,还不知道各位复试评审导师的打分标准和喜好,凭什么收取费用给他人做复试培训?
所以,考生们要针对网上的信息,擦亮了眼睛,一旦发现发帖人开始从公域往私欲引流,就要多一个心眼。
钱财损失是小事,浪费了时间,让考生们走偏了路,无法抵达理想中的目的地,才是大事。
现在,又到了大量考研信息发布,考生和家长们一定要坚持“去伪存真”。
多问点“为什么”,有好处!
我是8点半站台,正儿八经说教育新鲜事,茶余饭后聊教育趣事,有点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