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真是糟糕的一年,国际国内都鸡飞蛋打的,想当初为了逃避找工作考研究生,结果刚考上贸易战就开打了,就业形势一下子严峻了起来。今年又赶上疫情,好像这三年的读研期间世界跟闹肚子似的。”

有多少大学生和他一样,担心本科毕业找不到好工作,为了暂时逃避走上考研的道路?

今年的疫情影响确实席卷全球,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对于就业的恐惧也愈来愈强烈。

对于他而言,最担心的是没法按时毕业,内心的紧张和焦虑一时间难以释放,最终被彻底压垮。

“以前我们组还没出现过不能按时毕业的,为了保持这个优良传统,那我选择消失。”

于是,他用一种最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问题——自杀。

看完这个新闻,心情很是沉重,家庭的影响、学业的压力、个人的情绪管理都有影响,但是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读研与否,毕业与否,都不应该成为人生中的难题。

如果走得累了,是不是该歇一歇,重新调整再出发?

这让我想起另一个研究生未毕业的网红——李雪琴。

“吴亦凡,你好,我是李雪琴,今天我来到了清华大学。”

2018年,这段追星小视频让李雪琴在网络爆红,然后沉寂,而今年的脱口秀让她再次红遍大江南北。

“一本正经搞笑”的李雪琴确实让人忍俊不禁,但是看完她的人生经历,忽然笑出了眼泪。‘

童年时期,父母离异,情绪失控的母亲常常把她当作发泄对象,为了让母亲开心,她勤奋学习,考取了北京大学,然后又考上了纽约大学的研究生。

明明是个学霸,但是李雪琴的内心却并不快乐,一度患上了抑郁症,不得不中断研究生学业。

马克 吐温曾说:“幽默自带一股拯救的力量,它的内在根源不是欢乐,而是悲哀。”

喜剧的内核就是悲剧,把个人的悲惨经历当作脱口秀素材,用幽默风趣的梗为观众带来快乐,这是另一种自我成长的方式,李雪琴走红并非偶然,而是靠才华和韧性。

学霸体质自带的才华,生活赐予她的乐观、坦诚,让她看淡北大学子的光环,化压力为动力,不断蜕变,活出真实的自己。

北大学子就不能做网红吗?研究生就应该沉浸于学术研究吗?

比赛有输赢,成绩有优劣,但是人生没有绝对的输赢,只有好好活着。

02.磨刀要趁早,不要等到毕业以后

然而,身为大学生,仍然感到迷茫,毕业前夕到底是选择考研还是公务员?是出国留学还是在企业工作呢?

最近,看了秋叶大叔的《不要等到毕业以后》,我在书中找到了答案。

秋叶,本名张志,是武汉工程大学副教授,更是一名网红大叔,创办了秋叶商学院创始人,出版了《和秋叶一起学PPT》等一系列图书,在网络有数百万的忠实粉丝(当然包括我)。

秋叶大叔曾为几十万名大学生答疑解惑,最终他发现与其回答问题,不如打开思维,让他们早日意识到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所以,秋叶大叔联合黄晓敏(网名大头敏)对老版的《不要等到毕业以后》做了全面调整,从专业选择、知识学习、社会实践、友情爱情、毕业规划、自我管理六大话题入手,进行了细致地解读,并贴心的给予行动方案。

看完这本书,我在想如果当年我也能早点读到这本书,可能职场上会少走不少弯路。

我当年也曾对考研还是考公务员感到迷惑,不知道脚下路在何方。

选择国内读研还是出国留学,选择考公务员还是直奔职场,不是取决于父母的意见,也不是随大流,而是依据家庭背景和人生规划来做决定。

关于出国留学

如果学生本身并不喜欢学术研究,或者从内心里抵触学习这件事情,那么,请慎重考虑读研。

如果自己想换一个专业,或者继续深造的话,再考虑读研究生。

在国内读研的学生,经济压力会相对国外小很多,也不用担心饮食和文化方面的差异。

但是出国留学可以拓展全球性的视野,可能会在某些专业领域拥有更高的学术水准。

如果你的家庭条件支持,或者你自己可以拿到奖学金,那么可以首先考虑是否出国留学。

秋叶大叔建议我们使用swot工具,进行结构化的思考,来判断出国留学的可行性。

1.首先先搜索swot工具的使用方法。

2.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将影响的因素逐条写下来。

3.把这些因素按照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分门别类整理。

4.赋予各个因素不同的权重进行打分,最终得出理性的判断。

关于国内读研

经历的疫

情的考验,很多人还是觉得国内读研安全性比较有保障。

虽然说学历不能完全代表能力,但是不可否认,研究生的文凭在我国就业更有优势,而且可以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能够拥有更广阔的人脉资源。

当你确定了国内读研,就需要选择院校和专业。

首先,需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读研涉及到的问题列举出来,归纳整理。

你想做什么工作?你的工作对学历要求高吗?是选择考研还是选择就业?是争取保研还是考研?是读学硕还是专硕?是继续在本专业深造还是跨专业?是读本校还是读其他高校?是选择知名导师还是选择普通导师?什么时候开始复习?要不要考虑辅导班?

其次,需要收集足够多的背景信息来判断问题。比如说考研院校的知名度,专业的知名度以及导师的知名度,近几年的录取分数线,专业课的目录,专业课的教材,面试的录取率等等。

第三,结合事实,逐个回答问题。

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有遗漏就继续补充完善,如果发现信息不足,就继续搜集信息来作出判断。

关于考公务员

“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

每年全国都有近百万的人参加国考笔试,但是最终的岗位录取率极低。

受传统思想影响,中国父母都希望孩子能有一个“金饭碗”,五险一金足额按时缴纳,工作环境高大上,说出去特别有面子,对于广大父母来说,去稳定有保障的体制内工作是最好的选择。

然而很多人抱怨公务员生活太过安逸,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加上这几年的体制改革,所谓的铁饭碗也开始失宠。

秋叶大叔告诉我们:“不要以为考上公务员就拥有铁饭碗了,你要时刻保持学习和进步之心。”

所以说,如果你想考完全可以去考公务员,但是如果考不上也不要过于执着,如果那些连续考几年都考不上的,人生实在是太过浪费。

因为没有完美的职业,只有适配的选择。

公务员也只是一个职业而已,和其他的职业劳动性质没有本质的差别。

就算考上公务员也要随时做好心理准备,及时充电,与时俱进,即使是裁员,也能够笑着离开体制,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

关于就业

对于大多

数学生而言,考研考公务员都是浮云,毕业之后选择就业才是王道。

社会是一个大熔炉,进入之后才可能对自我有更清晰的认知,如果有必要可以考虑在职读研。

那么毕业生会问:“是去大公司还是去小公司更好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秋叶大叔帮我们分析了到大公司的小公司差异。

1.大公司看重学历背景,小公司更看重实际能力。

大公司的用人体系比较成熟,通常会和一些高等院校合作,这个时候如果你在一所比较好的高校,可以多关注就业网站和双选会,特别关注那一些大公司的招聘岗位。当然了,如果你没有名校背景,也可以通过展示自己的实力来争取进入大公司。

2.大公司按岗位付酬,小公司为能力定价。

大公司的薪酬体系相对完善,所以岗位的匹配度要求很高,如果你的能力强且符合岗位要求,那么通常会给出高薪。

如果你因为经验不足,应聘的岗位和能力匹配度看起来不是很高,但是你的意愿特别强烈,那么,小公司是可以考虑的选择。他们愿意给你机会鼓励,能者多劳,可以很好的锻炼各方面能力。

3.大公司用制度管人,小公司灵活机动性强。

大公司都有严格的企业管理制度,事事都要看流程。如果想要进入一家大的公司,一定要对他的发展历史和企业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否则可能会有不适应的情况。

相反中小企业的生存时间较短,那么他的文化还没有稳定下来,灵活性较强,也能够对市场有较敏捷的反应。 对于不受约束、追求自由,想要创新的人来讲是不错的选择。

4.大公司有培训体系,小公司要跟对领导。

毕业生最大的问题就是经验不足,如果想要接受体系化的培训,那么就选择大公司。

小公司则取决于你的上级领导,他是你的职场导师,如果他愿意带人且会带人,那你就能够快速学到专业的职场技能。

5.不管公司大小,都可能只是你职业生涯的一站。

事实证明,很少有人一辈子待在一个公司。第1份工作选择小公司还是大公司,各有利弊不必太过纠结。

作为职场新人,你需要关注的是个人的竞争力。你需要关注未来的职业发展前景,需要考虑岗位在未来有没有可能被机器人替代?这个岗位未来的发展空间如何?

你需要更有针对性的去自我提升,不是漫无目的的低水平勤奋,而是根据你的职业规划,进行长期的投资性学习。

既然选择了就业,就要把自己活成一个投资公司。

03.提升职场竞争力,你的未来你做主

那么,作为大学生,该如何提升自己的职场竞争力呢?

人工智能的发展飞速,未来90%的工作都将被人工智能取代。

与其担心被机器人取代,不如培养机器人难以替代了那些能力,无论风云如何变幻,你都能立于不败之地。

一是深度思考能力。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牛顿说:“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

爱因斯坦曾说:“如果我有一个小时来拯救地球,我会用59分钟问题,然后用一分钟解决它。”

会思考的人对周围的事物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进入职场之后更容易发挥个人创造力。

不会思考的人通常按部就班,对复杂的事物毫无头绪,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较差。

培养思考能力,可以从学会提问开始,凡事多问为什么。

然后是学会跨界对比,从不同领域汲取灵感。

最后是学习思维模型,培养多元化思考能力。

二是想象力。

联想有一句广告词:“人类失去想象,世界将会怎样?”

塞·约翰生说:“理智像太阳,它的光是恒久的,不变的,持续的;而想象,则像发光的流星,不过是稍瞬即逝的闪耀,其活动无规律,其方向亦不固定。”

一个缺乏想象的人,如同把自己幽禁于黑暗的囚室,世界失去了光彩,一旦发生巨变,心理上可能会无所适从。

战神拿破仑也说过“想象力统治世界”,无论是影视作品,还是科技成果,想象力可以带给我们无限创造的可能。

而传统教育往往让学生们变得麻木,想象力退化,所以在大学时期,需要保护好个人的想象力,可以多看科幻作品,也可以多看文学经典作品,又或者写写歌、学画画。

三是联机力。

未来我们不仅仅是在网上进行搜索,还要学会如何训练机器,为我所用。

借助人工智能来解决问题,让机器理解我们的真实意图,这就是联机能力。

四是连接力。

当机器人取代了大部分工作,人们就要回归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连接。

毕竟,人工再智能,也无法取代人际关系的情感交流。

连接力有三个层次,一是肢体上的连接,二是情感上的连接,三是思想上的连接。

如何加强沟通能力、共情能力,避免宅居、避免孤独症,是未来需要考虑的问题。

五是审美力。

画家吴冠中说:“现在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

换句话说,现在的高学历人才很多,真正有美感的人不多。

美学家蒋勋说过一个小故事,他和朋友去希腊看阿波罗神殿,走了几个小时后才到达目的地。

他的朋友非常失望:“我们走了这么久的山路难道就是来看六根柱子,况且还有三根是断的?”

美学的本质是真善美,懂得审美的人一定是一个有趣的灵魂。

审美力是品牌,是文化内涵,也是一种品质和修养。

正如蒋勋所言:“一个人审美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他的竞争力水平,因为审美不仅代表着整体思维,也代表着细节思维。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培养他的审美力。”

同学,愿你毕业以后,依然拥有诗和远方。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